赏析 李商隐 辛弃疾 上一句 陆游 王安石 王昌龄 杜牧 王维 张九龄 欧阳修 咏梅的诗句 带月的诗句 岑参 思乡的诗句 柳宗元 唐诗三百首 元稹 韩愈 陋室铭 韩翃 莲花 于谦 韦应物 虞世南 闻说鸡鸣见日升 柳永 枫桥夜泊 李贺 班婕妤 小儿垂钓 江雪 高适 元好问 赋得古原草送别 浮云游子意 张祜 观刈麦 张乔

鲍照梅花落原文翻译及赏析带注释

时间:2021-01-19 16:52:36    阅读: 次    来源:星辰美文网  作者:佚名
  梅花落
 
  南北朝·鲍照
 
  中庭多杂,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梅花落
 
  译文: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交杂的树木,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
 
  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
 
  而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在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
 
  注释:
 
  中庭:庭院中。
 
  咨嗟:叹息声。
 
  君:指上句“偏为梅咨嗟”的诗人。
 
  其:指梅花。
 
  作花:开花。
 
  作实:结实。
 
  尔:指杂树。
 
  霜华:即前句“霜中能作花”的简称。华:通“花”。
 
  霜质: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艰难恶劣环境的本质。
 
  赏析:
 
  《梅花落》属汉乐府“横吹曲”。鲍照沿用乐府旧题,创作了这首前所未见的杂言诗。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这两句是说,庭中的杂树众多,我却偏偏赞叹梅花。这里的“杂树”和“梅”含有象征意义。“杂树”,即指一班无节操的士大夫;“梅”,指节操高尚的旷达之士。诗的内容是赞梅,但是作者先不言梅,而是以杂树作衬垫,衬垫的效果,使得高者愈高,低者愈低。于是便触发了杂树的“不公”之感,因而也就按耐不住的提出疑问。
 
  “问君何独然?”这句是说,请问你为什么单单偏爱梅花呢?这“问”的主语是“杂树”。“独”字紧扣着“偏”字,将问题直逼到世人面前。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这两句是说,那是因为梅花不畏严寒,能在霜之中开花,冷露之中结实。诗人很爽快的回答了赞美梅的理由,但是为了shi发问者(杂树)对自己有所了解,所以又接着说明为什么杂树们不及梅的理由。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这几句是说,而你们呢,只能招摇于春风,斗艳于春日,即使有的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在寒风中零落,终究没有耐寒的品质。
 
  诗人在耐寒这一点上,把梅和杂树作了比较。这样一来,赞梅的理由便得到全面而有力的阐发。
 
  这首诗结构单纯,一二句直抒己见,第三句作为过渡,引出下文申述。言辞爽直,绝无雕琢、渲染之态,比如对梅的描写,这里就见不到恬淡的天姿,横斜的身影,也嗅不到暗香的浮动,更没有什么后世常用的高标逸韵,力斡春回的颂词,而只是朴实无华,如实道来——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其句式韵脚,也随情之所至,意之所需,有五言,也有七言,新奇而不造作。诗人以如此单纯朴拙、随意自然的形式,说着并不怎么新鲜的事情,却有几分“稚”趣,然而“念其”、“念尔”,足见褒贬之意,了然于心,所以观点相明,一问即答,快人快语,切中要害,绝非率意而成。
 
  如果说傲霜独放的梅花,就是那些位卑志高,孤直不屈之士的写照,当然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体现。那么“零落逐寒风”的杂树,便是与时俯仰,没有节操的龌龊小人的艺术象征。诗人将他们加以对比,并给予毫不犹豫的褒贬,反映了诗人爱憎分明,刚正磊落的胸怀,也反映了诗人对世风日下的担忧。
 
  这首诗虽是咏物,然其身世境遇、性格理想、志趣情怀无不熔铸其间。就以上所言,又显示出它慷慨任气、沉劲老练的特色。
 
  本诗主要是托讽之辞,采用杂言,音节顿挫激扬,富于变化其一褒一贬,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态度。这与作者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鲍照“世贫贱。”(鲍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饱受压抑。他痛恨门阀士族制度,对刘宋王朝的统治深为不满,因此,他那质朴的诗句明确表示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之士的赞扬。这里还包含着寒士被压抑的义愤和对高门世族垄断政权的控诉。诗歌以充沛的气势,强烈的个性,明快的语言,给读者以震撼。
热门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