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读后感 根鸟读后感 青鸟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 边城读后感 乌塔读后感 简爱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 凡卡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 昆虫记读后感 草房子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狼王梦读后感 茶花女读后感 詹天佑读后感 小王子读后感 荆棘鸟读后感 摆渡人读后感 狼图腾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 白夜行读后感 神秘岛读后感 小妇人读后感 哈姆雷特读后感 小狗钱钱读后感 柳林风声读后感 格林童话读后感 瓦尔登湖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雾都孤儿读后感 我与地坛读后感 秘密花园读后感 俗世奇人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 四世同堂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 夏洛的网读后感 斑羚飞渡读后感 悲惨世界读后感 百年孤独读后感 绿野仙踪读后感 伊索寓言读后感 呼啸山庄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 爱的教育读后感 藤野先生读后感 青铜葵花读后感 小鹿斑比读后感 城南旧事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 骆驼祥子读后感 老人与海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蓝鲸的眼睛读后感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 解忧杂货店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我的妈妈是精灵读后感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读后感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展开更多

答李翊书读后感【10篇】

时间:2019-10-16 03:19:17    阅读: 次    来源:星辰美文网  作者:网络
答李翊书

  篇一:读《答李翊书》有感
 
  作者:君心寒
 
  “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这是他的终身追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这是他的片刻失神;“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他的不懈努力。他“手持文柄,高视寰海”“三十余年,声名赛天”,他是文坛领袖,政治精英,他是韩愈!
 
  不拘于时,倡导古文,不惧潘镇,天下归一。跨越岁月长河,你的言辞依旧清晰,经历青史蹉跎,你的气魄依旧挺立。“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招后学”,宁负千古骂名,行心中大义之举。
 
  因相信“业精于勤,荒于戏;行成于思,毁于随”,你进书君王,整顿朝政,改革教育,不耻于师。因相信“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你倡导习圣贤之文,“师其意,不师其辞”。因相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你亲授学业,论说师道,激励后进。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生尽臣子事,死辅帝王
 
  常言“文以载道”,一篇答书尽显你“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之风采,借李生之事,阐己所思所想,“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竢其食,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要写好文章,不要只是想去寻找一盒能让东施变西施的外用美丽霜,不要被狭隘的功利所驱谴,而要像为养根,给灯加油那样,去加强道德修养,有了教高的道德水准,诗之树、文之灯才根深叶茂、光焰万丈!有了较高的道德修养,就有了经济苍生的使命感,就有了悯难怜弱的同情心,就有了正道直言的方正人格,遇不平则鸣,有愤激则书,敢于为民请命,敢于为一切正义和真理摇旗呐喊、奔走呼号。金银财色不能动其心,酷刑利刃不能钳其口。
 
  “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欲修其文,先修其身,立言先立身。接己身经历,教导求学者,亲切而不失庄重,严谨而不失现实,用心良苦,不愧为人师表。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寥寥几笔尽显积累重要性,成如其所言“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道德修养非一日之事,经年久月,水到渠成。
 
  文辞有据,育人有方,“文起八代之衰,”当之无愧。
 
  篇二:读答李翊书有感
 
  作者:宁采臣
 
  在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在学习上更是会遇到很多让我们所迷茫的事情。有时我们在一定的学习阶段会感到非常迷茫,想开始又无从开始。而《答李翊书》就是韩愈帮李翊解答学习上的问题而所作的一篇书信体论说文。这篇文章不仅写了读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更表明了我们在学习中应保持的态度。这篇文章中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去细细体味的,便是里面所蕴含的人生观。
 
  “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这段话意思是说如果期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够很快实现,不要被势利所引诱,要像培养树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实,像给灯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根长得旺盛果实就能预期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通俗的来说就是如果想要干大事就要有耐心,要做充足的准备,不能急于求成。就像在我们在生活中,许多事情并不是在短时间内能收获果实,我们需要十足的耐心去等待,去静待花开,收获果实。有时候的急于求成往往会导致整个事情功亏一篑,就好比揠苗助长,看起来是让这个“苗”长得更快,但其实是把他们往死路上逼。
 
  不止这个方面,就连我们在学习中会遇到的“讥笑”与“不同”韩愈也提到了,但当他被人讥笑是却是“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并不把别人的讥笑放在眼里,而“犹不改”去坚持自己所持有的态度和本该有的姿态。这个态度在我们当今社会的学习中是非常难得的,现如今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别人的讥笑时,便会感到无比难堪,然后动摇自己所原有的观点,到最后变得随波逐流,到最后一个本来比较新颖的创作,就被抹杀了。也许每个人都有不满于现状、有“创新”的冲动,但是多数人稍微遇到些非议就偃旗息鼓,以至于成功只青睐那些勇于坚持的人。因此我们要固守自己的本心,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不要因为他人而去强行改变自己。这也更加明了的为我们指明道路,在我们学习中我们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不随波逐流去跟随大众的脚步,要敢于想敢于做,敢于开辟道路,敢于去尝试。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我们也要积累,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有事情都是从小事情开始的,不断积累,量变才能质变。韩愈在文中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他将文章的气势比做水,语言就像浮在水面上的东西,如果你的水足够大那你的气势就足够强。这中间也包含了积累的意思,你想你的语言够强,那你就要不断积累与读书,在不断读书中提高自我。写好文章的基本条件是要不断加强学习和修养,无望其速成,并点滴积累,不随波逐流,有一个确认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这便是我从《答李翊书》中所感受到的观点。
 
  篇三:《答李翊书》读后感
 
  作者:寻梦
 
  “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这是唐代文学大家韩愈在《答李翊书》中对写文章,写好文章的看法。“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是因为他明白文以明道的真理。儒家经典《大学》也曾说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此《答李翊书》一文便表明了为人与为文、立行与立言之间的关系以及道德修养对治学为文的重要作用。
 
  而“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这一句也体现了韩愈自己对于古文的态度。刻苦专研,不求速成。坚持君子正不欲苟合取用于世俗之人,而是以坚持其道,立言不朽,传请后世为乐事。对比于今世之文人,抄袭者有之,狂妄自大者有之,专注于名利者有之……对于著文不专注,不坚持其道的人比比皆是。这是这个信息爆炸时代的弊病,是这个浮躁之风盛行时代的弊病。
 
  然而韩愈的崇古不是一昧的推崇古文,全无自己的考量,而是结合了自己对于古文的思考,汲取了古文中的精华所在进行推崇。因此,他在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时,才重点强调了自己在研读古籍时“惟陈言之务去”,致力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的精细功夫。这又不禁让我想起了《大国工匠》这档节目。大国工匠们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致力于作品的完美程度,这和写文章,做学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和自己硬磕到底,与难题硬磕到底,也不为求什么功名利禄,只为求得自己内心的一份满足,一份自得。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需要有韩愈先生这种对著文刻苦铭心,坚持本真,不忘初心的态度。这种即使他人非难与讥笑自己的文章,也淡然处之,坚持自己的为文之道的态度。当今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阶段,社会大众对于文化创建工作的重视度,关心度在一步步提升。这对文化科学领域的学者们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中国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对于中国大学生适当增负文件的下发便是最好的证明。
 
  作为新中国建设的中流砥柱,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建设者,广大青年学子都应学习韩愈先生对于著文的精神与态度。“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有着普遍意义,对我们新一代的祖国建设者有着不落时,不落俗套的启发与鼓舞。《答李翊书》不仅是对李翊不要坏势利之心,以求真正有成的勉励,也是韩愈先生对广大文人学子的勉励。期望我中华之学子能抛势利之心,求真正之学;怀道德之心,铸中华辉煌。
 
  篇四:《答李翊书》读后感
 
  作者:酥草
 
  今天读了《答李翊书》,所以想写一些东西。
 
  《答李翊书》是韩愈对李翊关于写文章技巧的问题的一个回答。该文阐述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决定文章的文学形式,正所谓“气盛则言宜”。并且还教育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文中还说到我们应该长期坚持学习并且不受外界影响。该文体现了韩愈的文学观,写文章不仅仅要注重它的写作技巧,更要注重它所体现的文学态度。从这篇文章中,我学习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
 
  最直观的就是我们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认为一个人的能力的大小并不能代表他价值的大小,其中的区别就在于他是否愿意服务他人和社会。众所周知,袁世凯善于权谋,韬略无双,我们都不可否认他的聪明才智不在孙中山之下,但是当他成为了民国总统,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是改善民生,宣扬解放吗?不,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复辟。他想做皇帝。就是因为他没有端正思想态度,才会导致中国民主推后几年。正好相反,孙中山一生致力于民族解放,先后拧到了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最后还建立了黄埔军校,为培养革命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由此可见,我们端正思想态度的重要性。
 
  其次,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该做到“谋近以致远”,要有耐心,恒心。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明确提出“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想要成功就必须禁得起时间的考验。不仅仅是学习,很多事情都是长期性的,正所谓“剩者为王”。我相信只要有耐心,总是会有成功的机会的。我跟相信,有耐心的人,会得到他所期望的。
 
  最后,我们应该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从容,淡定。在《答李翊书》中,韩愈“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他做到了。宋荣子在《逍遥游》中“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做到了。凭借一份从容,诸葛亮舌战江东群儒谈笑自若;凭借一份从容,关云长单刀赴会豪气干云。凭借一份从容,刘备深陷鸿门宴安然逃脱。
 
  从容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镇定自若,从容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若定。从容是胸怀经天纬地之才却见弃于外而寄情山水的淡然,从容是满腹经纶绝学但不被重用而愉情诗章辞赋的洒脱。
 
  在《答李翊书》中,最让我感慨的是: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从这句话中,我可以感受到韩愈对没人学习古文的无奈
 
  《答李翊书》很值得我们去看。
 
  篇五:读《答李翊书》有感
 
  作者:清欢渡
 
  “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会被社会所承认。”
 
  这是作家梁衡对韩愈的评价,是韩愈为官的写照。《答李翊书》是韩愈写给李翊的,他在文章开头说“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意思是“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恭敬呀!”紧接着又说“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由此可见谦卑与恭敬的重要性。李翊才华横溢,但他向别人请教时谦虚恭敬,丝毫没有凭此而傲慢不逊,所以能得到韩愈的答复。韩愈在此文中说“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韩愈作为一代宗师级的人物,并没有宗师的架子,这也是韩愈成功的原因了。
 
  谋近以致远,养根而俟食。文中第二段说“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食,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要写好文章,必须像为树养根,给灯添油那样,加强道德修养,文之树,文之灯才能根深叶茂,光焰万丈。我们要做好事情,不能一蹴而就,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养根俟食,谋近致远,凡事从根基上下功夫,自然会有显著成效。中国如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蛟龙入海、神州飞天、经济发展……这取得的一切成就,离不开中国注重根基的建设,不妄想一蹴而就的成功,一步一个脚印,才屹立不倒,长盛不衰。
 
  文章后来又说“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他人不解的地方,我们常常因为一些举动被别人讥笑而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于是改变自己的做法,离正确的道路越来越远。因此,我们应有“走自己的路,人别人说去吧”的精神,不因别人的不解而放弃自己原本的想法,固守本心。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个子矮,本来不适合作运动员,别人不看好她,结果成为世界冠军;爱迪生小时候老师说他学不好,结果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商鞅变法的时候受到各个贵族阶层的发对,但是经过推行变法,秦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读完《答李翊书》,许多人生道理跃于纸上,谦卑恭敬的重要性,养根俟食的必要性,过度在乎别人看法的坏处……做人做事应“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不畏艰辛,不怕非议,持之以恒。
 
  篇六:读《答李翊书》有感
 
  作者:阅己
 
  贞元年间,李翊向韩愈请教写文章的技巧,韩愈写此文作答。韩愈态度谦和,如此说到,“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即使如此,却也乐意教授“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在此文中,韩愈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文学观,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决定表现形式,同时他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指出,写好文章的基本条件是要不断加强学习和修养,要“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树立“立言”的志向。
 
  韩愈在回答对方问题时称赞李翊“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自己也很愿意将“立言”之道告诉他,却疑问李翊的“立言”之志,是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取用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由于当时道德被忽视,韩愈深沉感慨,希望李翊树立“至于古之立言者”的志向。使成为“仁义之士”,能够“共言蔼和”,并提出,“将蕲至于古人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可看出,在当时,如果期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够很快实现,不要被势利所引诱,要像培养树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实,像给灯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根长得旺盛果实就能预期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在如今,有太多写作的人被浮躁的风气所影响,被利益所引诱,无法安心积累沉淀,潜心创作。最后,韩愈称不敢“自谓几于成。”表明为古之难,但也坚定了自己,并对李翊进行劝勉。
 
  从事写作的人需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力求其文思想内容丰富,表达新鲜有力。突破陈旧言词的束缚,去除不正确和不完善的内容,就能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道德修养和内容的充实需从经典中汲取营养。韩愈谈及自身时说到:“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他将古文作为一生的追求,并力争创新。给当代写作之人以启发,走在文学创作的路上,就应当坚持,并不断求新,才会有成长有作为。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各方面都加速发展,而文学却是独独不能求快的。许多所谓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在外界的诱惑下,忘了初心。以至于现在作品的创作抄袭虚构现象严重,量多质低。这个时代所倡导的主流文化依然是经典文化,是唱响社会主旋律的文化。所以,简单的写作也好,文学创作也罢,其主体要端正态度,树立志向,投身于社会实践扎根于人民群众,创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篇七:读《答李翊书》有感
 
  作者:奂楚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的开头写道:“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升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祝其外文乎?”由此可见,他认为“德”是文章的内核,文是德之载体,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是为文的前提,在中国上下五千多年历史中,关于道德修养的讨论也层出不穷,中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就十分重视道德修养,以后经过历代思想家的继承发挥和不断完善,形成了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道德修养理论。宋明时期的理学家们继承和发展了先秦以来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尤其在修养方法上强调“居敬穷理”和“省察克治”。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颜元等人则进一步强调“习行”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只有在习行中才能迁善改过,达到提高人的道德品质的目的……这些都足的证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首先,什么是道德修养呢?这个问题我想用《答李翊书》中的话来回答,大概就是“处心有道,行己有方。它的意思是思考问题要本着仁义原则,自己行事要有一定规范。就像君子一样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样。道德修养其实体现在方方面面:它可以表现在你是否会在公共场合注重礼仪。融入在你是否会对他人的帮助心怀感谢,体现在你是否会主动怜爱弱小……它有很多方面,在或细节或粗略中体现,道德修养是贯穿于我们的一生的,它是在我们生活中一点一点去学习累积的,这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非被动的。就像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教育孩子们要懂得分享,知道感谢一样,别人只能给你一个引导的开端,而是否能真正把它贯彻到你的实践中去这是谁也不能逼得了你的。”道德修养“不仅仅只是一个只停留在表面的”理论思想“,它更是一种一生都在追求的实践。
 
  其次,我们的什么要追求”道德修养“呢?道德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无法用知识去弥补。是呀,道德多么重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难,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眼神,就足以表达你的道德修养。我看到过这样一幕:一个司机叔叔在开车,他快速的驾驶车,可以看出,他开车技术非常好,可是,他突然向窗外扔出了许多垃圾,垃圾零零散散的散布在马路上,马路对面,一位清洁工阿姨走来,认真地打扫着垃圾,一辆车经过,差一点就撞到清洁工阿姨了。司机叔叔那一个细微的动作,就可以让别人明白那是不道德的行为。韩愈在《答李翊书》中写道”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意思就是根长得旺盛就能预期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会明亮。那么,道德修养就像能让树根预期成熟的肥料,就像灯油会让灯光更加明亮。韩俞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也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他所追崇的道德修养是”无迷其途,无绝其源。“不要迷失道路,不要断绝源头。道德修养就一盏明灯,在我们航行路上永远照亮着我们的前方,指引着我们正确的,大步的向前走,不会迷失道路,我们才能如期的,高效率的,准确的达到我们心中的朝圣地。朱熹的《观书有感》中”问渠那的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道德修养就是我们人生之泉的源头。只有源头不断,我们的漫漫生命之河才会持续孜孜不倦地向前涌流。
 
  最后,我们要怎样培养我们的道德修养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道出了修养二字的深刻;”高山仰止,景行景止“古人的话诠释了人心中修养的尺度;”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的告诫更启示着人们从点滴做起,提高修养。道德修养更是由内而外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吧,智慧左右,让道德焕发出人性的光辉,演绎完美的人生!
 
  篇八:《答李翊书》读后感
 
  作者:小张
 
  读完《答李翊书》,我最大的感觉就是韩愈作为一个大师的实力,李翊曾考中进士,在当时可算是一个高层次文人了。他写信向韩愈请教古文学习之道,韩愈写了这封回信。
 
  第一次接触到《答李翊书》是因为我们的校训就出自这篇文章,”,谋近以致远,养根而俟实“养根而俟实:坚定踏实长期蓄养综合高素质,来期待人生事业上的高端成果。”养根而俟实“之”根“,即指高端人才应具有的融通古今中外的人文与科技等综合高素质;”实“,指高端人才凭此高素质所成就的事业上的高端成果;而高端人才本身,就是一棵可以结出高端之果的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对于这篇文章我的认识如下:
 
  从历史背景上来看,韩愈所处时代是中唐时代,当时上层社会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文风又奢靡,六朝以来形式主义的骈俪文风发展到高潮,因而社会上文学风气十分低劣。因而韩愈从为人与为文,立言与立行之间的关系谈起,讨论了道德修养对治学为文的重要意义,认为古文学习应以立德为本,立言为表,”仁义之人,其言蔼如“,因而主张”为文“应以”立行“为本,既是勉励李翊不要怀有功利之心,应求得古之立言者的境界,又是对中唐古文运动理论的一种阐述。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之一。他完整地提出了内容和形式的革新问题,即”文以明道“和创作较接近口语,内容上强调复兴儒学,形式上改革文体,尤其强调形式方面的改革。
 
  学古文的宗旨要以”立行为本,立言为表“。韩愈从”文以载道“的观点出发,认为文章的写作要以儒家之道为准则,思想不纯,就不能写好文章。对作家来说,重要的就是立行,即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其次是立言,即写文章。”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机时希其光“作家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使自己不断充实,这样才能”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即根深叶茂,果实饱满,油脂充足,光辉灿烂。
 
  作者的德行是根本,言辞文章是德行的外部表现,有好的道德修养,就会有相应的文章表现。韩愈强调作家主观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突出他的”文以载道“的观点,表现了韩愈倡导文章复古的基本宗旨。
 
  韩愈在这篇文章中也阐述出了自己的文学立场。学古文的宗旨要以”立行为本,立言为表“在学习方法上应以古为法,提出”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的学习方法。对于在继承前人的写作方法时要推陈出新,要创新。还有韩愈对于其他方面的理解。我们能从其中学习到韩愈的观点,可以学习到一些对自己有益的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篇文章不需要有多华丽的修辞,而且不要过度在乎别人的看法,一定要坚信自己的初心。
 
  读完这篇文章,收获了很多的东西,对于韩愈的为人和对于写作的看法,更是对于那个时代的理解。
 
  篇九:《答李翊书》读后感
 
  作者:三颜儿
 
  谈到被苏轼赞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昌黎先生,我们可谓是不得不熟悉。”天街小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给我们留下来许多耳熟能详的智慧。
 
  今日读过《答李翊书》后,我对这位大文学家、思想家有了新的认识。作为一代宗师级的大人物,他并没有宗师的架子,有的只是对晚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他教导年轻人要把学习目标定为”蕲至于古之立言者“,能够刻苦钻研,不要妄想一步登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只有将树木的根养好了才能等到它丰盛的果实,只有将油灯的油舔够了才能去希冀它的光芒。这对我们现实生活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市场化功利化的现代社会,人心都浮躁,免不了好高骛远,做着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妄梦,可是很少有人会耐得住寂寞和枯燥去不断积累沉淀自我,就这样浑浑噩噩不出意外的梦完了一生。
 
  但凡我们仔细观察那些成功人士,我们才会明白”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的含义,高楼大厦必定是由一砖一瓦累实而起,美丽彩虹也必定是遭受风雨洗礼才出现。不畏艰辛,不怕非议,持之以恒,在日复一日的积累沉淀自我中,我们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孟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进入大学的我们不仅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社会技能,更应立德树人,学习比高中学习过的更有深意的古代优秀作品,以增进道德修养,每个人做到明明德、亲亲民、止至善。在将中华文化之根传承并深养的同时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对治学为文的重要作用就如水载物,水深舟大,水浅舟小,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一个没有道德修养或是道德修养不深的人应该很难写出令人折服的文章吧。
 
  俗话说文如其人,一个人写出的文章能反映出他的知识涵养、个人素养和内在思想等。在唐朝诗歌丰富的时代,浪漫豪放的李白诗风,忧国忧民现实主义者杜甫。能让他们写出流传千古,让后世吟唱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是历史的沉淀,也是诗人自我的不断沉淀。”无望其速成,无诱其于势利“。假如李白当时趋炎附势,畏惧权贵,那他就不会写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言壮语了吧?假如杜甫满腹才华,但是不同情百姓疾苦,为民发声,做封建统治者的御用政客,苟且偷生,那他也不会那么令人尊重了吧?对于知识,对于真理的敬畏使我们始终保持着一颗纯真善良之心来行文治学。
 
  求真务实,为百姓发声,追求一个美好富饶,安定和平的世界,这应该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要保持初心吧。
 
  篇十:《答李翊书》读后感
 
  作者:湘湘
 
  李翊曾就如何作文章向韩愈请教,其实这大概是每个人在写文章的时候都会有的疑问,写作的技巧是什么?怎样的文章才算好文章?在读退之的《答李翊书》之前这也是一个非常困扰我的问题。尝试过词藻华丽的风格,但却总是空有其表,空洞浅泛;尝试过刻意的加深文章的深度,却又总是生硬晦涩;尝试过口语式的简单的风格,却会显得幼稚简陋。而《答李翊书》在关于写作的问题上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书生以笔杀人,一个文人手上的笔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剑,这把剑是会指向奸邪还是会指向良善之人就取决于这个文人是怎样的人。道德修养高的人自是心怀正义之人,手中的剑也定会指向这世间的一切不公不平;没有道德底线的人自是自私无耻,手中的剑也许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指向无辜的人。退之也在文首即言到:”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因为李翊书信所表现出来的谦虚恭敬的修养让退之欣赏,所以才愿意将自己在写作上的心得技巧授予李翊。可见道德修养是一个文人写出好的作品所必不可少的,道德修养高的文人写出的文章也定是或能带给人正能量活能披露不公之事的。所以要写好的文章就要先提升自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一篇好的文章不仅应该要有艺术价值,更应该起到一定教育引导作用,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首先我们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明确文章所应该含有的能量;其次,我们要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敢于理性的揭露批判不公平不正确的事,像我们的先辈一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大家都知道六朝以来,骁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一味地堆砌典故,讲求对偶声韵和华丽的词句,虽然也产生一些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但是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到了中唐仍流行不衰,这严重影响了文章的价值,让社会中的一些腐败的现象一直隐秘的存在着。个人认为这甚至是间接影响大唐盛世拉下帷幕的原因之一。正因为社会普遍不重视文章的思想教育作用,让社会的腐败一直慢慢的积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气盛则言宜,写文章的技巧就来源于良好内涵,有良好的内涵写出来的文字才能是充满正能量的,才能是适宜的文字。
 
  评判文章的好坏也不应该只看它的艺术价值,更应该看它的社会价值,是否起到文章该承担的作用,是否传达出了文章该传达的能量。
 
  气盛测言宜,步入大学之后更是我们提高自己涵养的重要阶段,一定要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
热门阅读
相关推荐

  •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00字-读后感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00字
    在这个假期,我读了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 这部著作写于1868年,凡尔纳他出生于1828年的一个海滨小...
    2017-03-14 15:26:45
  • 《昆虫记》读后感500字左右-读后感 《昆虫记》读后感500字左右
    今天,我看了一本很有趣的书,名叫《昆虫记》。 这本书讲的是:法布尔非常热爱昆虫,然后写了这本书,这里...
    2020-06-04 00:30:36
  • 《水浒传》读后感850字-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850字
    《水浒传》这本书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这是一本好书,它记录了以宋江为首的108个好汗(其中有36天罡,72地煞...
    2021-02-27 21:54:23
  •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读后感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自从《我的叔叔于勒》进入初中语文课本以来,菲利普夫妇就被贴上醒目的标签自私、冷酷、贪婪、唯利是图、爱...
    2018-11-25 20:39:42
  • 红楼梦读后感1100字-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1100字
    写关于《红楼梦》的文章,我真的要写明是读后感,不然叫议红楼会被人笑死。他们会骂我,你算老几,你读得懂...
    2017-01-07 12:27:20
  • 读《老人与海》有感700字-读后感 读《老人与海》有感700字
    在海上漂流3天,抓住了一条约1500磅重的大鱼,在归途中与数十条鲨鱼英勇搏斗。这一切听起来都如此的不可思...
    2020-02-12 01:20:17
  • 乌合之众读后感900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900字
    读过之后,感觉跟苏菲的世界一样,是要读第二遍的。这类的书总觉得参不太透彻,智商有限吧。勒庞的观点比较...
    2017-02-28 17:24:44
  •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读后感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现代著名书画家李苦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在工作与生活中,这样的一句话一...
    2016-11-29 10:29:20
  • 《虎王·重返荒野的狮王》读后感-读后感 《虎王·重返荒野的狮王》读后感
    这本书有两篇。一篇是袁博篇;一篇是查尔斯罗伯茨篇。第一则是鸵鸟王亚历山大;第二则是野水牛妈妈的梦;第...
    2019-09-17 01:13:21
  • 《简爱》读后感550字-读后感 《简爱》读后感550字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写的是一名相貌平平、出身低贱的女性----简爱坎坷的一生。 简爱是...
    2019-01-10 17:39:37
  • 简爱的读后感500字-读后感 简爱的读后感500字
    一位艰苦奋斗迎来幸福的灰姑娘,一位追求平等的妇女奋斗史,一位敢于斗争出生低下希望独立的女性,她就是夏...
    2019-01-10 17:52:33
  • 朝花夕拾读后感1100字-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1100字
    《朝花夕拾》是鲁迅晚年回忆自己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人和事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这本书由十篇散文组成...
    2019-11-25 23:12:54
  • 骆驼祥子读后感750字-骆驼祥子读书心得-读后感 骆驼祥子读后感750字-骆驼祥子读书心得
    今天,我看了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后,深有感触。 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勤劳、憨厚,有着执着于理想追...
    2020-04-05 23:33:10
  • 文化苦旅读后感700字-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700字
    这本书放在床头有好长一段时间了,前段时间信手翻了两篇文章看,竟然一发不可收拾。就这样每天读几篇,尽管...
    2017-01-26 18:51:25
  • 《好好读书》读后感-读后感 《好好读书》读后感
    学校发的书,每年总会有一本书,让我产生共鸣,扣动心弦,迷恋不已! 曾经看过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
    2019-09-20 20:56:29
  •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后感-读后感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后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喜欢读书,因为它带给我的快乐,我喜欢读书,因为它给了我丰富的知识,我喜欢读书,...
    2020-04-25 13:22:30
  •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750字-读后感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750字
    在西方,有这么一部小说,他没有中国四大名著那样有名,没有《圣经》那样很古老,但18世纪欧洲著名思想家卢...
    2020-05-25 23:12:29
  • 三国演义读后感【5篇】-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5篇】
    篇一:论《三国演义》的女性观 作者:黄冠华 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人对待女性的态度是不同的。在上学期读《...
    2019-10-05 00:53:07
  • 城南旧事读后感800字-读后感 城南旧事读后感800字
    起初拿到这本书时,原以为它和一般的小说一样,讲述的是一个在完全虚设的场景下发生的人物、故事。可读完之...
    2016-12-17 12:29:59
  • 《非洲三万里》读后感-读后感 《非洲三万里》读后感
    本来是心血来潮想看看《走出非洲》的,结果阴差阳错买回了《非洲三万里》。毕淑敏的作品,想来也是不错的,...
    2018-11-15 11:58:18